1.杜甫草堂的来历

成都杜甫草堂介绍 简介_成都杜甫草堂介绍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有很多景点。强烈建议朋友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接下来就给朋友们详细介绍一下杜甫草堂博物馆的景点吧!

1、正门

正门是杜甫草堂主要纪念建筑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正门“草堂”的题字是清朝康熙十七子、雍正帝的弟弟郭云礼亲王题写的。大门两侧还挂了一幅杜诗《怀锦水居止二首》的对联“万里桥西府,百花潭北庄”。这两首诗清楚地表明了当年草堂的地理位置,也正是今天草堂所在的位置。

2、大雅堂

大雅画廊曾是草堂寺的圣雄殿,2002年正式开放。门上的“大雅画廊”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题写的。大雅画廊展出了中国最大的大型彩釉壁画和12件著名诗人雕塑,生动地展示了杜甫的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3、茅屋

杜甫草堂博物馆19年根据杜甫诗歌的描写和明代的格局,恢复重建了“草堂景区”,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格,营造了浓厚的诗意氛围。

4、大廨

大道是一座开放式的厅堂建筑,中轴线上的第二大建筑。“怕”就是官职,也就是古代地方官员办公的地方。杜甫仕途坎坷,不能重用。清嘉庆十六年重修草堂的时候,杜甫曾经做过官,应该有办公的地方。因此,大邓得名。大恐惧中的杜甫铜像是中国著名雕塑家钱绍武的作品。

5、诗史堂

诗史馆是中轴线上的第三栋建筑,也是主体建筑。杜甫一千四百多首诗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唐朝由盛到衰的历史。杜甫被后人尊为诗人,其诗被称为“诗史”,故名“诗史堂”。大厅中央有一尊杜甫的雕像,是由中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用写实的手法描绘的。

6、工部祠

工部神龛是五重主体建筑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杜甫在成都时,被严武推荐为检校工部委员,后人尊称他为杜工部,并称祠为工部纪念。工部神龛前有一幅清代何题写的对联:晋水宫瞻,草堂我回来。工部神龛内,正中有杜甫神龛,东西两侧分别是南宋诗人陆游和北宋诗人黄庭坚。殿内还有两尊杜甫的石像,中间是人何所造,刻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石刻把杜甫雕刻成一个丰满优雅的人物。另一方面,人张军临摹了南浔厅所刻的《杜拾得遗像》。杜公的石像脸很瘦,眼睛很深。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焦虑。此外,厅内还有两幅草堂石刻全景图,分别刻于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93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石刻清楚地勾勒出当时草堂的风貌。

7、柴门

柴门是中轴线上第四大建筑,也是最小最简单的建筑。原来是杜甫建草堂时修的院门。因为它低贱卑微,诗人才起了这样的名字。门上的题词“柴门”是著名画家潘天寿所写。

杜甫草堂的来历

成都杜甫草堂的景点有唐代遗址陈列馆、大廨、杜诗书法木刻廊、诗史堂、梅园等。

1、唐代遗址陈列馆

唐代遗址陈列馆位于草堂东北面。2001年底,在草堂内发掘出大面积的唐代生活遗址和一批唐代文物,它极大地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证了杜甫当年对居住环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写,证实了杜甫草堂在原址上代代因袭重建的史实,澄清了古今草堂寺位置之争,增加杜甫草堂的历史厚重感。

2、大廨

“廨”是官署的意思,即古代地方官吏办公的场所。杜甫一生仕途坎坷,始终不得重用。清嘉庆十六年重修草堂时,考虑到杜甫曾经做官,应该有办公的场所,大廨便由此得命名。大廨正中杜甫的铜像是我国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作品。是一座敞厅式建筑,是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

3、杜诗书法木刻廊

盆景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是从馆藏数千件历代名人手书杜诗真迹中挑选出,用楠木镌刻而成,颇具观赏价值,其诗歌、书法、用材、工艺有“四绝”之称。

4、诗史堂

诗史堂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得名。大厅的正中陈列着一尊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以写实的手法来刻画的杜甫塑像。

5、梅园

梅园位于杜甫草堂的西北角,占地数十亩,原是一处私家花园,也是建国后划归草堂管理的。过诗史堂折而向西,经水槛,穿月洞门,梅园就在眼前了。

此时,你站在月洞门外,便可见一座四层砖塔耸立湖畔,一座曲桥横跨湖上,塔名“一览亭”。塔影倒映水面,与曲桥形成绝妙的呼应,而月洞门则成了取景框,在它恰到好处的取裁下,塔、桥、湖、花、树,浑然构成一幅精美的画面,难怪许多游人以此为背景,留下自己的倩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一、来历:

1、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

2、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和公元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1961年3月被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5月成立杜甫草堂博物馆,2006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现存杜甫行踪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处。

3、今日草堂,古朴典雅,规模宏伟,占地300多亩。其中大廨、诗史堂、工部祠3座主要纪念性建筑物,坐落在中轴线上,幽深宁静。廨堂之间,回廊环绕,别有情趣。祠前东穿花径,西凭水槛,祠后点缀亭、台、池、榭,又是一番风光。园内有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兰园、茂密如云的翠竹苍松。整座祠宇即有诗情,又富画意,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著名园林。

二、杜甫介绍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